|
|
|
超出你的想象!南宋临安人的幸福生活 1057年梅挚出任杭州知府,临走时宋仁宗赐诗:“地有吴山美,东南第一州” 。当时的杭州已经成为江南的名城。 " C: V, x. b5 w" ]+ {
北宋初年,柳永就曾在《望海潮》说杭州:“参差十万人家。”到了北宋末年,杭州已经有20万户。 ' B6 b4 |5 P/ Q4 e4 {
靖康之变后,宋高宗南渡,把杭州改名临安,升为“行在”。为了躲避北方战乱,大批北方人逃难到江南,杭州人口激增,外来人口甚至超过了本地居民。
, D* \) e& N1 b! l& M 这些南逃的北方人中除了皇亲国戚、朝廷官员、文人墨客之外,还有许多能工巧匠、商贾摊贩等。 . T/ R$ {+ A. P& d7 K
这些人的到来,极大地促进了临安工商业的繁荣。 ' X* y7 `, z4 f6 Z1 q( @: K
宋金绍兴和议之后,金国无力南侵,南宋无意北伐,两国开始了长期的和平。从此,正如诗中所说:“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”,南宋人沉醉在丰衣足食的小确幸之中。 咸淳年间(1265~1274年),临安户数达到了40万,人口超过120万。此外还有许多商旅、科举士子等流动人口。
1 t! ]( X5 ~# S4 x9 }6 r$ \ 此时的临安,富甲天下,人口众多,商业发达,极大繁荣的临安市民的生活,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:
7 |- v' c' D1 J+ z+ |) N 一、美食4 ]9 S; [: K! _
北宋时期,北人以面食为主食,荤菜以羊肉为主;南人以稻米为主食,荤菜以猪肉为主。靖康之变后,随着大批北人南下,南方的饮食习惯也为之一变,吃面食的人大大增加了。 3 g( ~ h/ L! r/ D' i* E% ^
北宋汴梁的美食铺子极多,靖康之变后,许多商家也纷纷逃难到临安,恢复营业,把北方的美食也带到了江南。
3 G+ a: P O5 p0 W* f$ i' E耐得翁的《都城纪胜·食店》记载: . e1 H$ G, T0 `( H
“都城食店,多时旧京师人(北宋东京汴梁)开张,如羊饭店兼卖酒。……南食店谓之南食、川茶分饭。盖因京师开此店,盖因京师开此店,以备南人不服北食者。今既在南,则其名误矣。”
$ ~+ E$ A' y: o* `& }2 f “向者汴京开食面店、川茶分饭,以备江南望来士夫,谓其不便北食故也。南渡以来,几二百余年,则水土既惯,饮食混淆,无南北之分矣。”
5 b" ^( v5 N* A& z 比如,当年汴梁的羊肉李七八、奶房王家、血肚羹宋小巴、夏菘鸡毛菜、杂菜羹李婆婆、涌金门灌肺、南瓦子张家团子等都是原来汴梁的美食店,都纷纷来到临安重新开张。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鱼羹宋五嫂。她曾入宫给宋高宗熬制鱼羹,让赵构尝到了家乡的味道。
* m0 K% K. f5 r- |( ? 当时临安城内著名的大酒楼有二十九家,此外各种小饭馆、面馆、素食店、酒肆茶楼更是多不胜数。 / o6 Z1 w& N Y# O" `6 j
据统计,当时杭州的美食分为果子、菜蔬、粥、羹、糕、蒸食等9类,如果细分的话更是达到上千种之多,这些美食千年之后读来,仍然令人食指大动,垂涎三尺。 临安的早市,最好吃的是六部前丁香混沌,“此品精细尤嘉”。
9 s7 v7 R! f$ i! ]) E, s 而夜市,以太平坊口原东京脏三家的猪胰胡饼,大内前的卞家从食,街市王宣的旋饼,望仙桥的糕糜为最。
: V1 ~& S; U1 J1 x6 V 每当夜晚将临,商家纷纷燃起灯火,夜市一片明亮,各种美食热气腾腾,香气四溢,勾人馋虫。除了店铺之外,还有“顶盘挑架者”,“遍路歌叫”。 3 s6 K( Y5 Y. r9 m. B; P6 \) Q
夜市中叫卖声此起彼伏,有河洛之音,又有吴侬软语,食客们摩肩接踵,热闹非凡。 d( e3 ^/ O4 u0 p4 k
) S1 f: Q9 n- `' H! M5 P
二、节日
. E8 V+ y& R4 c9 m) t' M9 B# P 南宋的节日极多。 ) F: I. H! R2 M! u3 U- L, Z
宋代有70多个大大小小的时序性节日、宗教性节日、政治性节日,每当这些节日来临时,都以赏心悦目的娱乐活动为主线。 5 o/ Q" @; H+ k
一年之中的比较重大的节日有:元正、立春、元宵观灯、探春赏花,清明祭扫、浴佛节、六月六日避暑、七月七日乞巧,中秋赏月,观潮、重九、冬至、岁除等。
, g& Y( l3 j4 L+ [( v3 e 每逢节日,无论官民纷纷游玩,万人空巷。官民出游,又极大的刺激了消费,如美食、娱乐等,以至于当时的西湖有“销金锅儿”之称。 + e9 V6 q0 Y% m# }, ^) Q7 V
春节时“加价饮宴,笑语喧哗”。 + M8 f" a% J! @& W' n
元宵佳节时“更兼加价等货,处处管弦”。
0 ?- K8 z* c3 R3 i) a2 ~
$ z8 E. Q! N- R 清明节时,临安人不论贫富,倾城而出,“俱出郊省坟,以尽思时直敬”,祭奠完毕后,到处游玩、踏青。
2 M5 l% v; B7 `) V' q* h 乞巧节时,各家各户的女子们“望月瞻斗列拜”,许愿求得心上人。 * R( X) M" }% y: _
《西湖老人繁盛录》记载: & ?+ h' Q, m- }7 f
“公子王孙,富室骄民,踏青游赏城西,店舍经纪,辐凑湖上,开张赶趁”。
0 B$ H: ~4 E1 o. d7 M, d 每年钱塘江大潮,更是观者如堵。观潮是临安的盛事,每当大潮来临,许多弄潮儿跃入江中,踏浪翻涌,高高举起手中的彩旗,彩旗不湿。 : v8 _9 Y7 T( \2 A
市民和富豪,一边观赏,一边犒赏弄潮健儿。
1 e3 A8 I V4 V 弄潮儿贪图赏钱,往往出没生死之间,非常危险。
1 f& O( k% W! | 官府曾多次出榜严禁弄潮,但临安人置之不理。 ( v) \: E4 ^4 a# q
每年西湖上有龙舟竞赛,数条龙舟争先恐后,争夺奖品。西湖岸边更是观者如潮。
; u" u5 a0 _. q5 K' q 庙会也同样热闹。 * }/ y5 B7 M/ M. k
如二月八日霍山行宫庙会,三月三日殿司真武会,三月二十八日东岳生辰社会等,许多民间曲艺社团在这里卖力表演,吸引观众,热闹非凡。 ) ]! K7 H- K7 L5 S) }4 u$ q. e; h
《梦梁录·20卷》记载:
7 n' H4 P1 z, X' K2 K( t “街市有乐人三五为队,擎一二女童舞旋,唱小词,专沿街赶趁(赶场)。元夕放灯、三春园馆赏玩,及游湖看潮之时,或于酒楼,或花衢柳巷妓馆家祇应。但犒钱亦不多。” ' c3 Y; ~# o+ V K. l
4 E) H) N# [$ q4 \% z. }
三、娱乐 ) g8 b9 i5 L3 X" n2 b( a( u
临安人的娱乐主要有乐舞杂技、杂耍、说书等。 9 v3 ~' M" Y% I0 j# y( K3 ]
据《武林旧事》记载,当时宋朝官方的教乐坊中有专门的伎艺人员有469人,民间著名艺人有539人。 - b+ h% P) J7 S
《武林旧事·卷6》列举了“诸色伎艺人”共53种,如说书、演唱、杂居、杂技、体育、动物游戏等,还有相扑表演,细分有小儿相扑、女子相扑等。
% F6 A) u& F) F$ a1 W8 C
6 g' V4 c. ~* n( P! }- d/ { 这些娱乐场所就是瓦舍勾栏和歌馆茶坊,在杭州城内达到23处之多,远超北宋汴梁。 j- r* T( u$ q* }
瓦舍勾栏中最著名的场所为清泠桥西熙春楼下的南瓦子、市南坊北三元楼前的中瓦子、北瓦、钱塘门瓦。艮山门瓦、北郭瓦等。这些瓦舍内演出的场子称为勾栏,少则一两个,多则十多个。
0 L5 C: m: a9 X% ~" \- A# v 勾栏有围墙、有门,收费入场。进入其中,有戏台和观众席。观众席上又分“神楼”和“腰棚”等雅座,而平地则是平民站立观看。 Y! o5 A$ D5 A
勾栏内有名角演出,昼夜不停。 ( \/ q) H$ K3 y0 e* d' n
! Y& ~% X; ?- z3 S; J( A D) a 歌馆茶坊是歌伎待客之处。歌伎分为官伎、营伎、家伎、私伎等多种,她们主要为客人表演弹奏乐曲、唱歌跳舞等。 , v0 \* Q: F2 H6 @2 K" G
但是南宋临安的演艺的内容为了迎合市民的情趣,有许多脱离了儒家尊卑思想,有许多内容表现了不守妇道的女子、不尊儒家教条的书生、反抗主人的仆役等。比如济公,就是在南宋时期出现的艺术人物。他身为和尚,却喝酒吃肉,不守寺院的清规戒律,自由自在,玩世不恭,蔑视权贵,救助百姓等等。 # Y' d* j9 L5 s$ B$ L2 x
为了取悦市民,也有一些低级趣味的表演,如嘲笑残疾人的生理缺陷,讽刺乡下人没见过世面、唱一些淫词艳曲等等。
7 v# h& E! a& R 入元后,元杂剧有两个中心,北方为北京,南方就是临安。 6 v' G: Z# R2 G$ f4 E8 t7 u
南宋虽然偏安一隅,但临安富甲天下,繁花似锦。千年之后,不禁令人遥想:若生为一个临安人,一生该是何等的惬意!
. c' X5 w6 [; u2 S- J
e( d- d/ R; t. E |
|